通常用大小、形態和結構特征來進一步劃分孢型析出物中無所
不在的黑色和褐色顆粒(STOM),特別要強調的是對細小顆粒堆積時
的海洋沉積環境之解釋。孢型類、樹皮和其它特殊物質的保存比率
也應記錄下來。用孢型類顏色反映的成熟度指標,可識別出化石向
更暗和增加不透明度的變化,此時,通過沉積物的厚層堆疊和/或
代表不同時代和地質歷史的地層單元序列就被識別出來了。當以烴
源巖潛力的確定為目標時,這是不可缺少的。AOM的資料在這方面
具有特別的意義,因為它是大多數生油源巖最重要的有機組分。
一般原則和分析方法
必須要考慮到沉積物和沉積巖中影響孢型的保存及相應的孢型
提取時的諸多變量,以減少過多考慮孢型相數據本身的傾向。很早
就知道巖性和孢型類和孢型有機物產出及豐度之間存在強烈的相關
性。例如:一些分異度高、完好保存的小孢子組合出現于中等灰色
或棕灰色粉砂巖和粉砂質泥巖中,但伴隨有變綠或變紅的泥質沉積
中通常分析不出化石。灰色泥巖和頁巖較砂巖不僅要更富存孢型類
,而且在析出物中孢型類的比率也更高。另一方面,隨巖性和層位
的稍有改變,孢型類的豐度和比例也有相當不同,而且因為再沉積
作用,這種相關性還會變得更加模糊不清。
因此,孢型相資料要盡可能與良好的露頭巖性柱、鉆孔及其它
類型地下采樣聯系起來。顏色、粒度、層理類型、沉積和生物成因
的結構、動物群和大植物組成以及其它可獲得孢型體沉積物的特征
要詳細記錄。這些方面,鉆屑樣是最難令人滿意的,因為它們只由
巖石的小碎片組成,并通常是巖性的混合物。
|